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知识阅览    和田玉鉴赏基本常识
创建时间:2020-05-20 15:07

和田玉鉴赏基本常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和田玉的认知及价值越来越重视,那么和田玉应该怎样鉴赏呢?

一、料松

经常碰到料松一般多数形容和田玉,料松就是指料的结构不够紧凑、细腻,在和田玉的内部有透、棉、水线、絮状结构等等现象。一般带皮的籽料起码玉的表面就略松不够细腻(表面松不代表里面也是这样,有的料里面还是很细腻的),如果非常细腻就不会受沁形成皮色了(这就是所谓的好籽无皮的说法)。料松其实多数还是形容玉的结构松而不是说着皮处松,不松的料一般就是指结构非常均匀、细腻、无大颗粒感。不松的料结构排列很均匀脂感很强。就象瓷器,好的薄胎都是很细腻的,在瓷碗里面最明显的就是细瓷的不容易挂泥很容易清洗干净,粗瓷的就爱脏。玉的细腻也和这个道理差不多,不过不要误会成不松的料不爱脏就行了。这就是打个比方。存在因为只有结构松散才会有如上的性状出现,从理论的结构上判断就是软玉玉料的毛毡状的理化结构有中断或间隔肉眼看得见结构的就松

二、水线的问题

俄料,青海料都有水线.(只不过有带水线的也有不带水线的,一块玉料有没有水线不能证明是俄料或青海料.棉也是一样(棉和水线是玉料中的缺点或叫瑕疵。)没见过玉器造假造水线的,造假造水线没什么价值的。见过玻璃制品仿玉器确实造出了水线和棉。(但只是在外观上有,天然的是没有的。)籽料也有水线,水线和是什么玉种没有必然关系。

1.png

三、黄口料是什么?

新疆和田地区若羌矿出的新山料,行内人称“黄口料”。它也是软玉的一种,属于和田玉系列。名贵的黄玉极为稀少,许多人一生也难得一见。因此,黄色的“黄口料”很容易被误作黄玉。两者的差别在于:“黄口料”是黄中泛青黄,而和田黄玉是油黄的,光泽柔和,其油润细腻程度均优于“黄口料”。但是,上佳的“黄口料”浑厚油润,可与黄玉比美。人称“黄口料”,是软玉的一种,属于和田玉系列。就是和田地区若羌矿出的新山料,和田羌若矿产的一种淡黄色、或者呈黄绿色的玉,系为山料。黄口料的的名称来源和辽宁岫岩的“老山黄”有一定渊源。

在新疆出原生黄料(淡青黄)的学名其实叫:新口黄料。其实有刻意区别之嫌,通常在业界也称呼为黄口料,只要色正不邪都是上品黄(其实刻意强调产地是个误区)。

2.png

四、猫眼效应

闪光变色应该是指猫眼效应。猫眼效应:在光线的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宝石,表面呈现一条明亮的光带,当转动宝石时,光带随之移动或出现光带张合现象,犹如猫眼瞳孔收缩成的一条狭缝,这种效应称为猫眼效应。

产生的条件:

(1)一组密集的定向排列的包裹体或相似结构,包括:气液包体,纤维状、针状晶体,晶体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管状负晶,或一些片晶,定向的解理等,他们对光的反射、折射形成。宝石必须磨制成弧面形,并且其底面与包裹体或结构所在的平面平行。    

(2)猫眼眼线的宽度与亮度受宝石折射率与弧面高度的影响。

(3)常见的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 电气石, 海蓝宝石, 磷灰石, 金绿宝石, 绿柱石,方柱石, 透辉石, 顽火辉石, 阳起石, 夕线石, 石英, 红柱石,柱晶石,木变石, 锂辉石,月光石, 红宝石, 蓝宝石, 石榴子石,玻璃

(4)观察: 猫眼效应观察时,应使用单一光源在宝石的顶部照明。猫眼眼线的粗细、长短、明显程度以及是否居中均是鉴定和评价猫眼宝石的依据

3.png

五、起性是什么意思?

加工时磨具接触玉件表面进行切磨,如果玉质细糯,切磨后的印痕会很清爽,切痕两边线很光滑;如果玉质糯性差(起性),切磨加工过的地方两边线会出现很小的锯齿状崩口,打磨后像毛玻璃一样。

起性一般指爱崩、裂的料。这个说法多出现在硬度大的料种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碧玺,性大易裂。翡翠精工不如和田也是因为不如和田有韧性的原因。爱起性就是这种料精雕的时候爱裂(我觉得起性还是爱出裂更准确,崩倒差些)。

起性,是工艺上的一个俗语,通常是指因为玉石料子糯性较差在加工制作时容易出现起隔,崩口,打磨时有毛玻璃样的抛光面等等现象的。这些工艺上的现象与料子硬度是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玉石原料的糯性不够而导致制作的可塑性较差。

4.png

六、和田玉白玉和白色卡瓦石有什么最明显的区别?

5.png

左图为卡瓦石,右图为和田白玉。

一看 【看颜色,通透度,润泽感】

二摸 【润泽感,细腻度】

三掂 【比重不同,玉比石头要重】

四划 【用钢刀划,石头蛋蛋的硬度不够高】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最简单的办法是:到信用度最好的店里买个和田白玉的玉件,拿在手上比,比玉质、比颜色,比润泽,比油性,找和你手上的玉件玉质相近相似甚至超出的,准错不了,其他不一样的管它是卡瓦、蛇纹还是石英,一概别买就对了。很多老手都是这样买玉的,买玉时全凭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和记忆不可靠,只有手把手眼对眼比较才最可靠。

七、表面能分清和田玉和俄料吗?

和田玉大体上分为山玉、山流水和仔玉三大类别。山料:矿采的叫山料,也就是产生于山上的原生矿玉种,主要产在昆仑山中,史书称之为“攻山采玉”,产量相对较高。山料的特点是块大,外表粗糙,呈多棱形,品质优劣不一,而且油性略差,多绺裂,这是因为山料多用炸药开采的造成的。

6.png

俄玉(俄料)就是俄罗斯玉,它的各种指标与和阗玉非常接近,且白度比和阗玉还要略胜一筹,差的只是油性,俄料大多显得略干些,但不是绝对的。好的俄料油性、白度俱佳,也是目前玉器市场上的俏货,价格也很高。目前市场上仿羊脂玉和白玉的高档货里主要是俄料,鉴别时主要以润度、油性来判定。一般的俄料有个特点,就是越带料子越干,润度越差。

7.png

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同时,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也不难分辨。

八、和田玉是洁白的好还是润白的好?为什么又分1级白2级白?带糖的是否不好?

两个修饰的形容词,对描写玉来说确实有点讲究。首先玉就讲求温润,应该是说润是玉的地张,而白就是玉的脸面了,两者结合起来当然高白油润的就是上品了。至于色度分级,是考虑在白度上可以量化来权衡,因此分级才有相当客观的一面。润度是直觉感官,不能量化。洁白就是个白的形容词,就是很白、比较白的意思,这个比润白好。因为一般说润白的,

白度都相对差一点了。又白又润的上品有就是价格贵。白分级就是因为价值高所以才采用这个方法好区分价格区间,一般1级白就是说很白基本不偏青或灰、2级白就会偏青或会了。

九、和田玉的油性和润度是一回事吗?

一回事,因为一般形容和田玉好要细腻、油润,这是放一起说的。但也不是绝对油、润都比较好。也有不油或油但不太润的,一般润的话油就不会差。油好但是料松这样润度肯定差些。感官上的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概念这两者有是区别的(但没有量化指标去界定)比如一些料子油性好,但结构不致密,有颗粒感。油是直觉的,润是感性的。

十、在和田玉里料比较透代表什么?

和田料里比较透不能代表什么!山流水也比较透,一些籽料、山料也比较透明。但不是说透就是青海料,青海料也有和羊脂白玉相媲美的又白又润还很细腻的料子,自然形成的东西不能一概而论,只能相对的参考!

 

资讯渠道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